怎样认识门格尔的革命性贡献?
文 风灵
在奥地利学派一百多年的历史中,1871年门格尔出版《国民经济学原理》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虽然在此之前,也有一些经济学家阐述了主观价值论、企业家精神等观点,但只有门格尔系统性地奠定了奥地利学派传统的基础。如米塞斯所说:“人们所知道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始于1871年卡尔·门格尔发表的一本薄册子《国民经济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直到19世纪70年代末,都不存在‘奥地利学派’,只存在卡尔·门格尔。”哈耶克同样认为:“奥地利学派的核心观点完全地、彻底地属于卡尔·门格尔。接受卡尔·门格尔的教诲构成了所有奥地利学派成员的共同特征。构成了他们的独特性,并为他们后来的贡献奠定了基础。”
那么,门格尔最大的贡献究竟是什么呢?
门格尔虽然是现代经济学边际革命的发起人之一,但实际上,他的贡献远远超出了边际价值理论。他的中心观点是将经济体系看作一个整体的新方法。门格尔在《原理》一书的序言中指出,他已经将“所有的价格现象(由此包括资本利息、劳动力工资、地租等等),置于一种总括性价格理论的统一观点之下……”。
具体而言,在门格尔看来,整个经济体系中的所有活动,都是由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目的直接或间接地激发的。市场上任何一件产品或服务的价值,都取决于其直接或间接地为满足消费者需要所做的贡献。
门格尔将那些直接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称为第一级财货,比如我早餐吃了个面包,面包就是第一级财货;而那些间接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或服务,视其在因果链上距离最终消费品的远近,被称为第二级财货,第三级财货,第四级财货,等等。比如生产面包所必须的面粉、盐、发酵素、燃料、水,以及其他所必需的设备和工具,还有劳动力,就是第二级财货。而生产以上第二级财货所必需的产品和服务,就是第三级财货,以此类推。
在门格尔看来,生产行为是“将高阶财货转化为低阶财货”的行为,即不断地接近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终极目标的行为。
有人可能会说,面包也不一定就是直接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第一级财货。因为我们吃面包是为了去上班,去生产,那么上班呢?上班生产是为了赚钱吃面包。于是,这就成了鸡生蛋、蛋生鸡的一个循环,不存在什么高阶财货,低阶财货的区分了。这种说法显然似是而非。我们上班是为了赚钱吃饭,但我们吃饭不是为了上班,而是因为肚子饿。我们如果有其他的办法满足吃饭的需求,我们就不会去上班,上班不是我们最终的需求。
如哈耶克所说:“过去一百年来经济理论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是主观主义的贯彻运用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以此为标准,在经济学历史上,门格尔的这种观点代表着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在门格尔之前,英国的古典经济学的传统观点,以李嘉图为代表,是把生产看作一种物理过程,木匠用木材生产桌椅,裁缝用布料生产衣服,纺织工人纺纱织布,都是一种物理上的改变,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过程所独立决定,与消费者的需求无关,比如,商品价值由商品所包含的劳动量决定;后来,马歇尔向前迈进了一步,认为是生产和消费共同决定了价格,就像是剪刀的双刃,而生产过程仍然是独立于消费需求的。
于是,我们看到,门格尔认为完全是消费者的需求决定了整个生产过程,确实是具有颠覆意义的革命性洞见。当然,客观的物质条件,比如可用的资源和技术,的确构成了对生产的约束,但这只是背景,而不是决定条件。同样一块土地,可以种大豆,也可以种玉米,到底种什么,不是盲目的,也不是由农场主个人独立决定的,而终究是消费者的需求所决定的;而还是这块土地,如果不种庄稼,用来开发房地产,也是由消费者决定的。
门格尔以目的论的视角将消费和生产,乃至一切经济现象都统一了起来。就这种统一的观点看来,不仅是消费品或生产品的价格,而且市场上所有的“价格现象(包括资本利息、劳动力工资、地租等等)”都可以认为是表达了消费者估价的行为,都是消费者需求直接或间接的系统性反映。相对价格是各种不同强度的消费者需求相互竞争的结果。消费者需求决定了社会资源配置的复杂结构。
有人或许会说,为什么不可以把消费者的需求看作是背景,然后商品的价格根据客观物质条件决定,也就是说为什么不是生产的相对困难性而是消费者需求的相对迫切性来决定价格呢?
这是因为,人们不是为了生产而生产,或者说,人们不会故意生产无人消费的东西。生产终究是为消费服务的。但相反的,人们所消费的,却未必是经过生产的东西,或者说,如果不需要生产就能满足人的需求,就如不需要工作就能吃上面包,人们不会有什么不满。因此,对于某种东西的价值而言,需求的迫切性是比生产的困难性更终极的衡量标准,虽然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从长期来看,的确与生产的相对困难性相关。
因此,生产并不仅仅是一个物理过程,并不仅仅是投入品组合产生预期产品的过程,而是由最终产品的重要性来支配资源运用的过程,不管这个生产过程要经过多少阶段,最初的资源和最终的产品之间的因果链有多远,都是如此。也就是说,虽然看起来,生产过程是从高阶财货转化为低阶财货,但资源配置的结构却是由低阶财货到高阶财货逐级传递。
柯兹纳在本章中反复引用了奈特对门格尔的批评,奈特认为,由铁和煤来生产铁和煤,这样的生产过程不能用门格尔的观念来解释,投入的铁和煤,生产出来的还是铁和煤,怎么能说是从高阶财货生产出了低阶财货呢?柯兹纳对此的回应是,在生产铁和煤的过程中用到了铁和煤,这前后两种铁和煤的区别,是手段和目的(包括中间性目的)的区别。至少生产出来的一部分铁和煤必然是打算用于后续的生产步骤(不再是生产铁和煤)。至于仍然是用于下一步铁和煤生产过程的那部分已生产出的铁和煤,至少它的一部分的铁和煤产出必然是打算用于后续的生产步骤(不再是生产铁和煤)。确实,没有人会专门为了生产铁和煤而持续不断无限循环地生产铁和煤,生产铁和煤终究是为了一些更基本的目的,比如,一部分生产出来的铁是为了用于制造炉子,而炉子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取暖的需要。
门格尔认为,生产行为只能用目的论的方式来理解——即为了最终的或至少是中间性的目的配置手段的行为。而奈特是把生产过程看成了一个物理过程。事实上,即使是同一种产品,其物理性质相同,由于所服务的目的不同,也可能属于不同阶段的财货。比如,同样是煤,消费者直接用来取暖的煤就属于低阶财货,而用来生产钢铁的煤就是高阶财货。
主流的观点把发现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和价值的效用理论看成是门格尔最重要的贡献,但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边际效用价值理论只是门格尔理论体系的基础,而不是其最大成就。比如说,门格尔早在1871年就提出,生产要素的价格和产品价格一样,都取决于其边际生产力。现在我们对这一点已经很熟悉了,比如工资最终取决于劳动所创造的边际价值,但在当时,门格尔提出这一理论,比其他边际效用革命的先驱领先了20年。门格尔认为,要素价值的边际生产力理论并不是产品价格边际效用理论的扩展,而是属于同一个完整无缺的理论。一方面,产品价格可看作是消费者边际价值评估的表达,另一方面,要素价格也可看作是消费者同样的价值评估的表达。
我们用柯兹纳的一段话来总结门格尔的革命性贡献及其对奥地利学派传统的意义:“对于我们来说,门格尔将经济体系视为一个整体的观点本身就体现了他的主观主义:每一个生产行为和每一个交换行为,都是由追求经济效益的个人有意的尝试所激发的,这些个人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理解,努力提高最终的消费者需求的满足程度。这个视角将所有的经济现象从简单的物理转换、物理关系或比例变为了人的评价、偏好、期望和梦想的直接或间接表达。门格尔的这种主观主义视角远远超越了对边际效用递减及其结果的理解,也远远超越了基于效用的价值理论的狭隘边界。这种观点充分体现了奥地利学派对经济的每一个层面的理解。”
门格尔关于消费者决定生产过程和产品及要素价格的理论,为奥地利学派的主观主义传统奠定了基础,然而,奥地利学派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持续发展,到今天我们回头来看,也可以看出,门格尔的理论仍存在明显的弱点。这将是我们下一讲的内容。(这是我领读《市场过程的含义》的第八讲)
相关文章:
怎样理解市场价格的功能?
什么是奥地利学派的独特之处?
门格尔主观主义的得与失
点击下面的海报二维码,就可以加入“名师经济学经典品读会”,一起来精读《市场过程的含义》!详情请见:为什么要精读《市场过程的含义》?
点击阅读原文可阅读:怎样理解市场价格的功能?